五谷丰收是什么生肖| 黑无常叫什么| 不举是什么意思| scarves是什么意思| mint什么颜色| 生理期什么意思| ck是什么意思| 什么的云彩| 颈动脉b超是检查什么| 喉结不明显的男生是什么原因| 香波是什么| 肠胃镜挂什么科| 真狗是什么意思| 九月八号是什么星座| 肚脐下方疼是什么原因| 来月经同房有什么影响| 2010年属虎的是什么命| 看对眼是什么意思| edsheeran为什么叫黄老板| 三醋酯纤维是什么面料| 五塔标行军散有什么功效| 什么叫出轨| 什么叫慢性萎缩性胃炎| 为什么有胎记| 黄金为什么值钱| wlp是什么意思| 眉毛稀少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睡觉会打呼噜| 火龙果吃了有什么好处| 腿不自觉的抖是什么原因| 什么叫早教| 职业年金是什么| 梦见打死蛇是什么预兆| 梦见自己嫁人了预示着什么| 怀孕之后身体有什么变化| 长痘痘用什么药| 没有舌苔是什么原因| np文是什么意思| 医美是什么专业| 十二月六号是什么星座| 五脏六腑指什么| 新疆是什么气候| 些几是什么意思| 下颚长痘痘是什么原因| 羊水穿刺是检查什么的| 血压偏低有什么危害| 船舷是什么意思| 纯是什么意思| 口腔痛什么原因| 糜烂性胃炎吃什么药好| 大米饭配什么菜最好吃| 逻辑性是什么意思| 梦到自己拔牙齿是什么预兆| 破伤风是什么意思| 双肺钙化灶是什么意思| 记性差是什么原因| 怀孕什么时候显怀| 什么是有机食品| 10年是什么婚| 鲸鱼属于什么类动物| 宰相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20岁属什么的生肖| 临终关怀的目的是什么| 手起皮是什么原因| 学兽医需要什么学历| 词又被称为什么| 印堂在什么位置| 百合和拉拉有什么区别| 黄芪什么人不能吃| 男士生育检查挂什么科| 减肥适合吃什么| 玮字五行属什么| 为什么来大姨妈会拉肚子| 甲钴胺片是什么药| 两个方一个土读什么| 石灰水是什么| 地素女装属于什么档次| 喉结大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会抑郁| 感冒喝什么粥| 熟地黄是什么| 笑对人生是什么意思| 女大十八变是什么意思| 叶公好龙的意思是什么| 中签是什么意思| 胃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愚人是什么意思| 犯了痔疮为什么老放屁| 缺氯有什么症状怎么补| 呼吸内科主要看什么病| 肝癌是什么| cdts什么意思| 什么是阴吹| 3月27日是什么星座| bmp是什么意思| 小排畸是什么检查| 广东有什么城市| 西地那非有什么副作用| 怀孕初期吃什么食物好| pedro是什么牌子| 查胆囊挂什么科| 洋生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冰雪什么| 保守治疗是什么意思| 央企与国企有什么区别| 射手是什么星象| 十八罗汉是什么意思| 潮吹是什么意思| 手心脚心发热吃什么药| 肠易激综合症什么症状| 喝什么茶可以减肥| 蝉属于什么类动物| 为什么眨眼睛| 骨折吃什么药好得快| 走之底的字与什么有关| 711是什么星座| 创伤弧菌用什么抗生素| 假体隆胸什么材料好| 梦见狗死了是什么预兆| 姓陆的女孩取什么名字好| 甲亢用什么药| 酉是什么字| 干巴爹什么意思| 上腹部饱胀是什么原因| 头发硬是什么原因| 吃什么补充黄体酮| 三个火念什么| 12月8号是什么星座| 脑供血不足吃什么食物| 吃头发的虫子叫什么| 儿茶是什么中药| sneakers是什么意思| 来大姨妈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熬夜后吃什么恢复元气| 外人是什么意思| 八髎区疼是什么原因| 瘟疫是什么病| 重庆东站什么时候通车| 五字五行属什么| 为的笔顺是什么| 梦见别人杀人是什么预兆| 甲功五项查的是什么| 宝宝入盆有什么感觉| 浙江大学什么专业最好| 什么是化疗和放疗|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是什么意思| 乳糖不耐受喝什么牛奶| 灿字五行属什么| 眼睛模糊用什么药| 三三两两是什么生肖| 盆腔炎用什么消炎药好|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晚上做梦梦到蛇是什么意思| 美国属于什么洲| 喝中药尿黄是什么原因| 齐博林手表是什么档次| 吴孟达什么时候去世的| 老年人口苦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会宫颈糜烂| 喝蛋白粉有什么副作用| 左腿发麻是什么病征兆| 生殖器疱疹吃什么药| 吃什么降血压效果最好| 谷草转氨酶偏高是什么原因| 警察和公安有什么区别| 抬举征阳性是什么意思| 龟头炎的症状是什么样| 外阴瘙痒吃什么药| 忠心不二是什么生肖| 幡然是什么意思| hbcab偏高是什么意思| 开塞露是什么| dpd是什么意思| 厘米为什么叫公分| 嘴巴苦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什么水果不能上供| 龙虾吃什么| 吃什么补黑色素最快| 吃了螃蟹后不能吃什么| 翻来覆去的覆什么意思| 瓜子脸适合什么刘海| 南京有什么玩的| living是什么意思| sz是什么意思| 两肋胀满闷胀是什么病| 小腿疼痛挂什么科| 几年是什么年|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大| 没有精液是什么原因| 胆固醇高不能吃什么水果| 美国是什么人种| 土豆与什么食物相克| 咳嗽吃什么消炎药| 食粉是什么粉| luxury是什么牌子| 女人戴黄金有什么好处| 碳酸钙是什么东西| 狮子长什么样| 汲汲营营是什么意思| 七月九号是什么日子| 常规血检能查出什么| 乙肝两对半定量是什么意思| 广州白云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玩世不恭是什么意思| 吃什么降血压效果最好| 处女座幸运颜色是什么| 长期咳嗽是什么原因| 肚脐眼红是什么原因| otc属于什么药| 蹦蹦跳跳的动物是什么生肖| 什么原因造成高血压| 带状疱疹是什么症状| 凋零是什么意思| 放屁是热的是什么原因| 天龙八部是指佛教中的什么| 学杂费包括什么| 孕妇喝什么水好| lok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高危性行为| 猫为什么吃老鼠| 奔跑吧什么时候更新| 单绒双羊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黑色吸热| 小孩积食吃什么| 什么蔬菜补铁效果最好| 灿烂的近义词是什么| 龙潭虎穴是什么生肖| 脚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扎是什么意思| 葫芦娃的爷爷叫什么| 什么是气滞| 谦虚什么意思| 脚趾麻木是什么病先兆| 刚怀孕需要注意什么| 保泰松是什么药| 蛇鼠一窝指什么生肖| 渐冻症是什么病| ua是什么牌子| 高数是什么| 早射吃什么药可以调理| 没有高中毕业证有什么影响| 电动伐木锯什么牌子好| 糖类抗原是什么意思| cmb是什么意思| 肌肉痉挛吃什么药| 不什么其烦| 河豚是什么意思| 嘴唇有黑斑是什么病| 杜冷丁是什么| rh血型鉴定阳性是什么意思| 关节炎挂什么科| 什么叫扁平疣长什么样| 锄禾是什么意思| 胃镜后吃什么| 招蚊子咬是什么原因| 肺部挂什么科| 里急后重吃什么药| 糖耐什么时候检查| 为什么第一次进不去| 圆脸适合什么眼镜| 头发爱出油是什么原因| 男人腰疼是什么原因| 冷泡茶用什么茶叶| 什么跳| 百度
索 引 号 R2025-08-0325-00102 发布日期 2025-08-03
发文字号 周政办〔2025〕12号 成文日期 2025-08-03
发文机关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周口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周政办〔2025〕12号
来源: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 2025-08-03 19:16:5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口临港开发区、黄泛区农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修订后的《周口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经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5年513

 

周口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救灾救助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害处置保障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受灾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河南省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办法》《河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周口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时市级层面开展的灾害救助等工作。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1.4 工作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坚持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作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实现高效有序衔接强化灾害防抗救全过程管理。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

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防减救灾委)为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统筹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组织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较大、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负责解决防灾减灾救灾相关问题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市防减救灾委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开展的抢险救援救灾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2 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减救灾办)设在市应急管理局承担市防减救灾委日常工作主要负责与相关部门、各县市、区)的沟通联络、政策协调、信息通报等组织开展灾情会商、核查评估、灾害救助等工作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1)收集、汇总灾害信息组织开展灾情会商、灾情趋势研判及救灾需求评估及时向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或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报告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2)协调解决灾害救助重大问题并研究提出支持措施推动相关成员单位加强与受灾县市、区)的工作沟通;

3)调度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动态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受灾县市、区)需求并向相关成员单位通报;

4)组织指导开展较大、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督促做好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

5)跟踪督促灾害救助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推动重要支持措施落地见效做好中央、省级和市级救灾款物监督和管理工作健全救灾捐赠款物管理制度;

6)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2.3 专家委员会

市防减救灾委设立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

1)对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划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

2)对全市较大以上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救助和恢复重建提出咨询意见;

3)对全市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立项及项目实施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评审和评估;

4)开展防灾减灾救灾领域重点课题的调查研究。

2.4 救灾工作专班

当发生较大以上自然灾害时在市防减救灾委统一领导下适时启动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由市防减救灾委视情成立救灾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和宣传、灾情管理、救灾救助、救灾捐赠、安全维稳、医疗防疫、倒房重建等专班按照专班职责开展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工作必要时从市防减救灾委成员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按照灾害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原则本预案工作专班与其他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工作专班同步设置时任务相近的工作专班可结合实际予以整合在市防减救灾委和市级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共同领导指挥下开展工作。

当发生一般自然灾害时由所在县市、区)政府含管委会下同)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工作市防减救灾委及其办公室指导支持受灾县市、区)的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工作。

2.4.1 综合协调和宣传专班

主要职责:负责衔接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党委、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统筹协调各专班工作;拟定并发布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启动和终止通知;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会商灾情趋势研究制定灾害救助相关政策措施和工作建议;汇总上报救灾救助工作措施及动态;督导检查救灾工作;按照规定通过新闻媒体普及个人卫生、传染病预防等知识报道灾情和救灾工作做好救灾宣传、舆论引导和管控工作。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港航管理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市气象局、周口军分区战备建设处、武警周口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周口日报社、周口广播电视台。

2.4.2 灾情管理专班

主要职责:负责进行灾情信息的统计调查、核查评估和分析报送;组织有专家参与的灾情核查评估工作专班现场核查评估受灾县市、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各类设施损毁情况;准备受灾县市、区)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受灾县市、区)现场影像等应急测绘保障。

成员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港航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统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气象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市林业保护中心、周口供电公司。

2.4.3 救灾救助专班

主要职责:拟制落实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受灾县市、区)政府做好受灾人员转移安置工作;制定应急期、过渡期等救灾救助资金分配方案;按照程序申请和下拨救灾救助资金;收集受灾县市、区)救灾物资需求信息;向受灾县市、区)调运市级救灾物资;视情组织开展市级救灾物资紧急采购;申请和分拨省级救灾物资;指导受灾县市、区)救灾物资发放、使用和消杀回收管理工作;开展受灾县市、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维护受灾县市、区)市场稳定;指导受灾县市、区)及时规范发放救灾救助资金和物资

成员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港航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粮食和储备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漯阜铁路公司等。

2.4.4 救灾捐赠专班

主要职责:负责指导协调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根据需要启动救灾捐赠工作;统一接收和分配市内外救灾捐赠款物;协调运送救灾物资车辆快速、免费通行省内高速公路;指导受灾县市、区)救灾捐赠款物发放工作。

成员单位: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港航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市红十字会、漯阜铁路公司。

2.4.5 安全维稳专班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调集警力驰援受灾县市、区);指导并协同受灾县市、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加强对安置点、物资发放点、交通枢纽、涉灾危险区域等重点区域的巡逻防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受灾县市、区)和谐稳定。

成员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周口军分区战备建设处、武警周口支队。

2.4.6 医疗防疫专班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医疗卫生队伍开展伤员抢救及伤员转运工作;帮助受灾县市、区)采取病媒生物防制等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向受灾县市、区)紧急调拨必要的药品、医疗器械和防护用品;对安置点、厕所、垃圾收集点等进行全面消毒检查、监测受灾县市、区)和安置点的饮用水、救灾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组织心理医生对受灾群众、救援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

成员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

2.4.7 倒房重建专班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受灾县市、区)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方案;按照程序确定补助对象申请和下拨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指导受灾县市、区)规范使用补助资金;做好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的技术支持和质量监督工作。

成员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

3 灾害救助准备

气象、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林业保护等部门要及时向市防减救灾办和履行救灾职责的市防减救灾委成员单位通报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国防动员部门要根据需要做好人防警报设施检修工作。市防减救灾办要根据各类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可能受影响县市、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预评估当可能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时视情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

1)向可能受影响的县市、区)防减救灾委或应急管理部门通报预警预报信息提前做好避险转移准备并提出灾害救助准备工作要求。

2)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人防警报等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提示公众做好防范和自救互救准备。紧急情况下,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疏散、转移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人员和财产。

3)加强应急值守密切跟踪灾害风险变化和发展趋势对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相关措施。

4)做好救灾物资准备紧急情况下提前调拨物资。启动与交通运输、港航管理、公路、铁路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救灾物资调运准备。

5)提前派出工作专班实地了解灾害风险检查指导各项救助准备工作。

6)根据工作需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灾害救助准备情况并向市防减救灾委成员单位通报。

4 灾情信息管理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突发灾害事件信息报送要求以及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相关要求,做好灾情信息统计报送、核查评估、会商核定和部门间信息共享等工作。

4.1 灾情信息报告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灾情信息报告责任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灾情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全面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虚报灾情信息等情况。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在接到灾害事件报告后要在规定时限内向本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县级有关涉灾部门要及时将本行业灾情通报同级应急管理部门。接到较大以上自然灾害事件报告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第一时间向本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同时通过电话或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及时向应急管理部报告。

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汇总上报的灾情信息要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等规定报送首报要快核报要准。特殊紧急情况下如断电、断路、断网等)可先通过卫星电话、传真等方式报告后续及时通过系统补报。

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建立因灾死亡和失踪人员信息比对机制主动与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港航管理、公路等部门沟通协调;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灾害事件及时开展信息比对和跨地区、跨部门会商部门间数据不一致或定性存在争议的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向本级党委和政府报告同时抄报上级应急管理部门。

4.1.1  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

1)初报自然灾害发生后社区)应当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在接到灾情后半小时内汇总上报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将反映灾害基本情况的主要指标向市应急管理局报告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受灾人口、因灾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等含分乡镇数据)。市应急管理局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当在2小时内审核、汇总数据并将全市灾情数据含分县、分乡镇数据)向省应急管理厅报告。

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遇有死亡和失踪人员相关信息认定困难的情况受灾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应按照因灾死亡和失踪人员信息先报后核的原则第一时间先上报信息后续根据认定结果进行核报避免信息迟报漏报。

2)续报在灾情稳定前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灾情变化及时统计更新上报灾情。严格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干旱灾害除外)即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每24小时须至少上报一次灾情和救援救灾工作动态即使数据没有变化也须上报直至灾害过程结束。灾情发生重大变化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第一时间向本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3)核报在灾情稳定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涉灾部门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并逐级上报。村社区)、乡镇(街道)应当在2日内核定灾情并上报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在7日内将经核定的灾情和救援救灾工作数据含分乡镇数据)向市应急管理局报告;市应急管理局在接到县级报表后应当在2日内审核、汇总数据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分乡镇数据)向省应急管理厅报告。

对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集中安置人口、集中安置点数量、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等指标分别统计实时值和累计值。核报数据中各项指标均采用整个灾害过程中该指标的累计值。

4.1.2  干旱灾害快报

1)初报对于干旱灾害在旱情初显、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社区)应当上报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汇总情况后上报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县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及时会商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确定灾害发生情况向市应急管理局进行初报含分乡镇数据)市应急管理局将汇总数据含分县、分乡镇数据)省应急管理厅报告

2)续报在旱情发展过程中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每10日至少续报一次;对于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干旱灾害5日至少续报一次。

3)核报灾情解除后及时核报。

4.1.3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统计报送

发生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一级应急响应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时启用《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统计报送分为初报、核报两个阶段。

1)初报县级政府在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启动后3日内将本行政区域灾害损失含分乡镇数据)报送至市政府;市政府在接到县级损失统计资料后1日内审核、汇总数据并将本行政区域汇总数据含分县、分乡镇数据)向省政府报告。

初报阶段,市、县两级政府应当按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组织各行业系统)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方法开展损失统计工作。

2)核报初报阶段结束次日即进入核报阶段。县级政府在核报阶段开始后10日内完成本级损失含分乡镇数据)的核定并报送至市政府;市政府在接到县级损失核定资料后5日内审核、汇总数据并将本行政区域核定汇总数据含分县、分乡镇数据)向省政府报告。

核报阶段,市、县两级政府应当按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组织各行业系统)综合运用调查、多部门会商、综合评估等方法开展损失核定工作。

4.2 灾情核定

4.2.1  部门会商核定。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灾情会商制度各级防减救灾委防减救灾办要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灾情会商通报灾情信息全面客观评估、核定灾情确保各部门灾情数据口径一致。灾害损失等灾情信息要及时通报本级防减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

4.2.2  专家小组评估。各级防减救灾办应适时组织应急管理、统计、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港航管理、气象、公路、林业保护等防减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成立专家评估小组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等形式对灾情进行专家评估核实灾情。

4.2.3  建立救助台账。县级防减救灾办、应急管理部门在灾情核定后要建立完善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因灾倒损住房、需政府救助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等台账为开展生活救助和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4.3 灾情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发布形式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受灾县市、区)政府要主动通过应急广播、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客户端等发布信息。市、县两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配合应急管理部门做好预警预报、灾情等信息发布工作。

灾情稳定前县两级政府或防减救灾委要及时向社会滚动发布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动态、成效、下一步安排等情况;灾情稳定后及时评估、核定并按有关规定发布灾害损失情况。

关于灾情核定和发布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 救助应急响应

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灾害救助工作需要等因素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响应级别最高。

5.1  一级响应

5.1.1  启动条件

全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或经会商研判可能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启动一级响应:

1)死亡和失踪50人以上;

2)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50万人以上;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0万间或3万户以上;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全市农牧业人口20%以上或200万人以上;

5)灾害造成群众生产生活资料遭受特别巨大损失、短期内失去收入来源或社会关注度特别高、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等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一级响应的情形。

5.1.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市防减救灾办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条件的向市防减救灾委提出启动一级响应的建议。市防减救灾委主任决定启动一级响应。必要时市委、市政府直接决定启动一级响应。

5.1.3  响应措施

市防减救灾委组织开展市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县市、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市防减救委发出响应通知,组织市防减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专家委员会及受灾县市、区)会商研判灾情和救灾形势研究部署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对指导、支持受灾县市、区)救灾重大事项作出决定有关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各工作专班迅速开展救灾救助工作。

2)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工作专班,受灾市、区)指导灾害救助工作核查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根据灾情和救灾工作需要市应急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派出先期工作专班赴受灾县市、区)指导开展灾害救助工作。

3)市防减救灾办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每日向市委、市政府和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重大情况随时报告;组织灾情会商,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受灾市、区)需求。市防减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受灾市、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工作每日向市防减救灾办报告有关情况。必要时市防减救灾委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开展实时灾情、灾情发展趋势以及受灾市、区)需求评估。

4)指导受灾市、区)统筹安置受灾群众加强集中安置点管理服务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5)以市政府或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的名义向省政府或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上报拨付救灾资金的请示请求省级支持。收到省级财政拨款或市政府确定下拨救灾资金后根据受灾县市、区)申请和灾情核定情况市应急管理局提出资金使用分配意见同时上报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市财政局审核后尽快下拨资金。

6)市应急管理局根据需要向省应急管理厅申请省级救灾物资支持收到省级救灾物资后及时分配调拨至受灾县市、区)指导受灾县市、区)做好救灾物资发放和使用管理。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港航管理、公路和铁路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与重要通道快速修复等工作。

7)市公安局加强受灾市、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市消防救援支队调派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救灾工作协助受灾市、区)转移受灾人员、加强安置场所消防管理。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督促市属企业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基础设施抢修恢复等工作全力支援救灾工作。周口军分区战备建设处、武警周口支队根据受灾市、区)政府请求组织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参加抢险救灾必要时协助当地政府运送、发放救灾物资。

8)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粮食和储备局等有关部门做好保障市场供应工作防止价格大幅波动。市应急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协调救灾物资装备、防护和消杀用品、医药等生产供应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指导灾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全应急评估等工作。市水利局指导受灾市、区)水利工程修复、水利行业供水和村镇应急供水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及时组织医疗卫生队伍赴受灾市、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灾后防疫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市科技局提供科技方面的综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受灾市、区)救援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灾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准备受灾市、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受灾市、区)现场影像获取等应急测绘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市生态环境局及时监测因灾害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污染、变化等情况开展受灾市、区)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周口金融监管分局指导做好受灾市、区)保险理赔和金融支持服务。周口供电公司做好电力应急保障工作。

9)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周口日报社、周口广播电视台等组织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工作。

10)以市政府或市防减救灾委名义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市民政局指导慈善组织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市红十字会依法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参与救灾工作。

11)灾情稳定后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灾害评估工作的有关部署市防减救灾委组织受灾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2)市防减救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2  二级响应

5.2.1  启动条件

全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或经会商研判可能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启动二级响应:

1)死亡和失踪20人以上50人以下;

2)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10万人以上50万人以下;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或3000户以上、10万间或3万户以下;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全市农牧业人口15%以上20%以下100万人以上200万人以下;

5)灾害造成群众生产生活资料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短期内失去收入来源或社会关注度很高、群众反映很强烈等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二级响应的情形。

5.2.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市防减救灾办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条件的向市防减救灾委提出启动二级响应的建议。市防减救灾委常务副主任决定启动二级响应并向市防减救灾委主任报告。

5.2.3  响应措施

市防减救灾委组织开展市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市、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市防减救灾委发出响应通知,组织市防减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专家委员会及受灾县市、区)会商研判灾情和救灾形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救灾工作的指示研究救灾支持措施。各工作专班迅速开展救灾救助工作。

2)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工作专班,受灾市、区)指导灾害救助工作核查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根据灾情和救灾工作需要市应急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派出先期工作专班赴受灾县市、区)指导开展灾害救助工作。

3)市防减救灾办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每日向市委、市政府和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重大情况随时报告;组织灾情会商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受灾市、区)需求。市防减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受灾市、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工作每日向市防减救灾办报告有关情况。必要时市防减救灾委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开展实时灾情、灾情发展趋势以及受灾市、区)需求评估。

4)指导受灾市、区)统筹安置受灾群众加强集中安置点管理服务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5)以市政府或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的名义向省政府或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上报拨付救灾资金的请示请求省级支持。收到省级财政拨款或市政府确定下拨救灾资金后根据受灾县市、区)申请和灾情核定情况市应急管理局及时提出资金使用分配意见同时上报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市财政局审核后尽快下拨资金。

6)市应急管理局根据需要向省应急管理厅申请省级救灾物资支持收到省级救灾物资后及时分配调拨至受灾县市、区)指导受灾县(市、区)做好救灾物资发放和使用管理。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港航管理、公路和铁路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与重要通道快速修复等工作。

7)市公安局加强受灾市、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市消防救援支队调派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救灾工作协助受灾市、区)转移受灾人员、加强安置场所消防管理。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督促市属企业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基础设施抢修恢复等工作全力支援救灾工作。周口军分区战备建设处、武警周口支队根据受灾市、区)政府请求组织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参加抢险救灾必要时协助当地政府运送、发放救灾物资。

8)市卫生健康委根据需要及时派出医疗卫生队伍赴受灾市、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灾后防疫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市科技局提供科技方面的综合咨询建议协调适用于受灾市、区)救援的科技成果支持救灾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准备受灾市、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受灾市、区)现场影像获取等应急测绘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周口金融监管分局指导做好受灾市、区)保险理赔和金融支持服务。

9)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周口日报社、周口广播电视台等组织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工作。

10)以市政府或市防减救灾委名义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市民政局指导慈善组织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市红十字会依法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参与救灾工作。

11)灾情稳定后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灾害评估工作的有关部署市防减救灾委组织受灾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2)市防减救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3  三级响应

5.3.1  启动条件

全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或经会商研判可能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启动三级响应:

1)死亡和失踪10人以上20人以下;

2)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3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3000间或1500户以上、1万间或3000户以下;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全市农牧业人口10%以上15%以下5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

5)灾害造成群众生产生活资料遭受重大损失、短期内失去收入来源或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等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三级响应的情形。

5.3.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市防减救灾办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条件的向市防减救灾委提出启动三级响应的建议。市防减救灾办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决定启动三级响应并向市防减救灾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报告。

5.3.3 响应措施

市防减救灾办组织协调市防减救灾委成员单位开展市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市、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市防减救灾委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市防减救灾办发出响应通知,组织市防减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及受灾县市、区)会商研判灾情和救灾形势研究救灾支持措施。

2)市防减救灾办及时派出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同志带队、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工作专班赴受灾市、区)慰问受灾人员、核查灾情协助指导受灾市、区)开展灾害救助工作。

3)市防减救灾办及时掌握并按照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

4)指导受灾市、区)统筹安置受灾群众加强集中安置点管理服务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5)以市政府或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的名义向省政府或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上报拨付救灾资金的请示请求省级支持。收到省级财政拨款或市政府确定下拨救灾资金后根据受灾县市、区)申请和灾情核定情况市应急管理局及时提出资金使用分配意见同时上报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市财政局审核后尽快下拨资金。

6)市应急管理局根据需要向省应急管理厅申请省级救灾物资支持收到省级救灾物资后及时分配调拨至受灾县市、区)指导受灾县市、区)做好救灾物资发放和使用管理。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港航管理、公路和铁路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与重要通道快速修复等工作。

7)市公安局加强受灾市、区)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市消防救援支队调派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救灾工作协助受灾市、区)转移受灾人员、加强安置场所消防管理。周口军分区战备建设处、武警周口支队根据受灾市、区)政府请求组织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参加抢险救灾必要时协助当地政府运送、发放救灾物资。

8)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受灾市、区)做好医疗救治、灾后防疫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周口金融监管分局指导做好受灾市、区)保险理赔和金融支持服务。

9)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市红十字会依法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参与救灾工作。

10)灾情稳定后指导受灾市、区)政府评估、核定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及时将评估结果报送市防减救灾办。

11)市防减救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4 四级响应

5.4.1 启动条件

全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较大以上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或经会商研判可能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启动四级响应:

1)死亡和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

2)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1万人以上3万人以下;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500间或200户以上、3000间或1500户以下;

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全市农牧业人口3%以上10%以下15万人以上50万人以下;

5)灾害造成群众生产生活资料遭受较大损失、短期内失去收入来源、群众反映强烈等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四级响应的情形。

5.4.2 启动程序

灾害发生后市防减救灾办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条件的由市防减救灾办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分管负责同志)决定启动四级响应并向市防减救灾办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报告。

5.4.3 响应措施

市防减救灾办组织协调市防减救灾委成员单位开展市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指导、支持受灾市、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市防减救灾委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

1)市防减救灾办发出响应通知,组织市防减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及受灾县市、区)会商研判灾情和救灾形势研究救灾支持措施。

2)市防减救灾办及时派出工作专班赴受灾市、区)慰问受灾人员、核查灾情协助指导受灾市、区)开展救灾工作。

3)市防减救灾办及时掌握并按照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

4)指导受灾市、区)统筹安置受灾群众加强集中安置点管理服务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5)市政府确定下拨市级救灾资金后根据受灾县市、区)申请和灾情核定情况市应急管理局及时提出资金使用分配意见同时上报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市财政局审核后按程序尽快下拨资金。市应急管理局紧急调整市级救灾物资并指导受灾县市、区)做好救灾物资发放和使用管理。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港航管理、公路和铁路等部门和单位协调指导开展救灾物资、人员运输与重要通道快速修复等工作。

6)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受灾市、区)做好医疗救治、灾后防疫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周口金融监管分局指导做好受灾市、区)保险理赔和金融支持服务。

7)灾情稳定后指导受灾市、区)政府评估、核定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及时将评估结果报送市防减救灾办。

8)市防减救灾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5.5  启动条件调整

对灾害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多灾易灾县市、区)等特殊情况灾害对受灾县市、区)经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时启动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标准可酌情调整。

5.6  响应联动

对已启动市级防汛抗旱防台风、地震、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响应的市防减救灾办要强化灾情态势会商必要时按照本预案规定启动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

市、区)启动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及时向市应急管理局报告。启动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后市防减救灾办、市应急管理局向各县市、区)通报并加强会商研判根据灾情发展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5.7  响应终止

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结束后经研判由市防减救灾办提出建议按照启动响应的相应权限决定终止响应。

5.8  响应协同衔接

启动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时相关县市、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级别要与市级响应级别协同衔接。

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级标准由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

6  灾后救助

6.1  过渡期生活救助

6.1.1  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结束后受灾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及时组织将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需恢复重建无房可住人员、因次生灾害威胁在外安置无法返家人员、因灾损失严重缺少生活来源人员等纳入过渡期生活救助范围。

6.1.2  对启动市级应急响应的自然灾害市防减救灾办、市应急管理局要指导受灾市、区)政府统计摸排受灾群众过渡期生活救助需求情况明确需救助人员规模及时建立台账并统计生活救助物资等需求。

6.1.3  根据受灾县市、区)政府或其财政、应急管理部门的资金申请、需救助人员规模及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直达情况市财政局会同市应急管理局按相关政策规定下达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市应急管理局指导受灾市、区)政府做好过渡期生活救助的人员核定、资金发放等工作督促做好受灾群众过渡期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6.1.4  市防减救灾办、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受灾市、区)过渡期生活救助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视情通报受灾市、区)救助工作情况。

6.2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

6.2.1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由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要制定完善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管理有关标准规范确保补助资金规范有序发放到受灾人员手中。

6.2.2  恢复重建资金通过政府救助、社会互助、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并鼓励通过邻里帮工帮料、以工代赈等方式实施恢复重建。积极发挥巨灾保险、农村住房保险、灾害民生保险等保险补偿作用完善市场化筹集重建资金机制帮助解决受灾群众基本住房问题。

6.2.3  重建规划和房屋设计要尊重群众意愿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转化运用因地制宜确定方案科学安排项目选址合理布局避开地震断裂带、洪涝灾害高风险区、泄洪通道、低洼易涝地等。

6.2.4  启动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时,市应急管理局要根据受灾市、区)相关部门倒损住房核定情况视情况组织评估组参考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评估数据对因灾倒损住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明确需恢复重建救助对象规模。

6.2.5  以市政府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名义向省政府或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申请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根据受灾县市、区)政府或其财政、应急管理部门的资金申请、需恢复重建救助对象规模及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直达情况市财政局会同市应急管理局按规定下达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

6.2.6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结束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采取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对本辖区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上一级应急管理部门。市应急管理局收到受灾市、区)应急管理部门上报的绩效评价情况后要通过实地抽查等方式对全市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工作进行绩效评价。

6.2.7  财政部门负责根据应急管理部门核实确认后的灾情数据及时安排下达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做好科学规划选址和用地保障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的房屋设计、技术支持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体育部门负责做好灾后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学校的恢复重建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做好建筑材料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因灾毁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对应急期救助和过渡期救助后基本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的受灾人员开展民政领域社会救助。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做好宅基地审批管理和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工作。水利部门负责做好供水保障工作。税务部门负责重建中有关税费减免工作。金融机构负责为受灾农户提供优惠贷款支持。

6.3  冬春救助

6.3.1  受灾市、区)政府负责解决受灾群众在灾害发生后的当年冬季、次年春季遇到的基本生活困难。市防减救灾办、市应急管理局、市财政局加强统筹指导受灾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根据当年受灾人员数据做好救助对象的确定工作;财政部门根据救助对象数量做好资金拨付落实工作。

6.3.2  冬春救助对象为当年遭受自然灾害导致冬春临时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市应急管理局每年9月下旬开展冬春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调查并会同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赴县市、区)开展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状况评估核实情况明确全市需救助人员规模。

6.3.3  受灾县级应急管理、财政部门审核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送材料组织填写需救助人员信息并于10月下旬将需救助情况通过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上一级应急管理、财政部门。

6.3.4  根据受灾县市、区)政府或其财政、应急管理部门的资金申请、需救助人员规模及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直达情况市财政局会同市应急管理局按规定下达冬春救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受灾群众冬春基本生活困难。

6.3.5  市应急管理局根据受灾县市、区)申请视情调拨市级救灾物资予以支持指导受灾县市、区)通过政府采购、在库救灾物资调剂调拨等方式解决受灾人员过冬衣被等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组织落实以工代赈、灾歉减免政策。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粮食和储备局确保粮食供应。

7  保障措施

7.1  资金保障

7.1.1  市、县两级政府要将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自然灾害救资金和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7.1.2  市级财政每年综合考虑有关受灾情况、此前年度实际支出、市级财力可能等因素合理安排市级自然灾害救资金支持各县市、区)履行自然灾害救灾主体责任用于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救灾和受灾群众救助等工作。

7.1.3  收到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或市政府确定安排的市级救灾资金后市应急管理局根据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提出资金使用分配意见市财政局审核后及时下达资金。灾情稳定后按照有关规定对预拨资金进行清算。

7.1.4  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和相关补助标准着力解决好受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7.2  物资保障

7.2.1  充分利用现有储备仓储资源合理规划、建设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优化救灾物资储备库布局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形成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灾害多发易发县市、区)、交通不便或灾害事故风险等级高的乡镇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原则设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点)。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要统筹考虑各行业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方面需要。

7.2.2  制定救灾物资储备保障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参照中央应急物资品种要求结合本地区灾害事故特点储备能够满足本行政区域启动二级响应需求的救灾物资并留有安全冗余;建立健全救灾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每年根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需求及时补充更新救灾物资。建立救灾物资生产厂家参考名录健全应急状态下集中生产调度和紧急采购供应机制提升救灾物资保障的社会协同能力。持续推进救灾物资多元化保障能力建设。

7.2.3  市应急管理局要会同市财政局编制市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规划确定储备规模、品种、目录和标准、布局等市应急管理局负责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7.2.4  加强储备库点)建设和管理强化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管理实现救灾物资保障全过程信息化。

7.2.5  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灾害发生时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可调用下级救灾储备物资并在调用后给予补充或给予资金补偿。交通运输、港航管理、公路、铁路等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运送救灾人员、物资、设备和受灾人员的车辆免费通行。

7.3  通信和信息保障

7.3.1  通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灾害事故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基础电信企业依法保障公用通信网络畅通、灾情信息及时传送。自然灾害应急信息网络要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情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7.3.2  畅通市县两级通信网络保障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在紧急情况下高效运行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时准确掌握重大灾情。

7.3.3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完善灾情和数据共享平台健全灾情共享机制强化数据实时共享加强灾害救助工作信息化建设。

7.4  装备和设施保障

7.4.1  市、县两级政府要完善调度指挥、会商研判、业务保障等设施设备和系统组织专班做好系统运用并为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通信设备等。加强防灾重点区域和高风险乡镇(街道)、村居)组必要的救生装备配备提升基层自救互救能力。

7.4.2  市、县两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馆)统筹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配足配齐应急避难场所必备设施并设置明显标志。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可规划建设专用应急避难场所。

7.4.3  灾情发生后市、县两级政府要及时启用各类避难场所安置点要避开洪涝、地质灾害隐患点防范次生灾害确保安置点达到五有”(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医疗保障)标准同时要强化安置点消防安全做好卫生防疫、食品安全、治安等保障工作维护安置点生活秩序。

7.5  人力资源保障

7.5.1  强化自然灾害各类专业救援队伍、灾害管理人员的管理确保自然灾害救助能力有力有序。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其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7.5.2  组织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港航管理、公路、林业保护、气象、红十字会等方面专家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受灾市、区)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

7.5.3  落实灾害信息员培训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的灾害信息员。

7.6  社会动员保障

7.6.1  完善救灾捐赠管理政策建立健全救灾捐赠动员、运行和监管机制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统计、分配、使用、公示反馈等各流程工作确保社会捐赠管理环节规范高效。

7.6.2  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协同联动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加。完善非受灾市、区)支援受灾市、区)、轻受灾市、区)支援重受灾市、区)的救助对口支援机制。

7.6.3  科学组织、有效引导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

7.7  科技保障

7.7.1  建立基于卫星定位、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模拟仿真、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天地空一体化的灾害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做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示范和培训工作。

7.7.2  组织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港航管理、公路、林业保护、气象、消防救援等方面专家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家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配合省级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工作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运用。

7.7.3  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灾害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装备开发、推广应用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究。

7.7.4  建立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利用人防通信、警报设施有效补盲实现灾情预警预报和减灾救灾信息全面立体覆盖。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及时向公众发布自然灾害预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确保直达基层一线。

7.8  宣传和培训

7.8.1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常识组织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急救日”“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全国消防日等活动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防灾减灾能力。

7.8.2  组织开展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分管负责人、灾害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救灾队伍、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培训。

8  附则

8.1  术语解释

8.1.1  自然灾害:本预案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等水旱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高温、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8.1.2  本预案所称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参照《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有关规定;本预案所称较大自然灾害依据《河南省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响应办法试行)》和市级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

8.1.3  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8.1.4  灾情预警:指根据气象、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对灾害可能影响的地方和人口数量等损失情况作出分析、评估和预警。

8.1.5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1.6  本预案关于救灾物资的表述专指生活类救灾物资。

8.2  奖励与责任

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3  预案演练

市防减救灾办协同市防减救灾委成员单位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8.4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组织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预案根据工作需要作出修订,按照程序报市政府审批。县级政府要根据本预案制定修订)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报市应急管理局备案。

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落实本预案任务的工作手册、行动方案等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8.5  救助款物监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对受灾群众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特别是基层发放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加强救助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积极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审计部门对救灾款物和捐赠款物收取、分配、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8.6  预案解释

本预案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市防减救灾办负责解释。

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生活救助的其他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可参照本预案开展救助工作。

8.7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周口市减灾委员会关于印发周口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周减文〔2019〕3号)同时废止。


责任编辑:宋金朋
复诊是什么意思 胃疼吐酸水是什么原因 膀胱钙化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教育 尼古丁是什么东西
耳朵嗡嗡的响是什么原因 兔属什么五行 淋巴结肿吃什么消炎药 桑葚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rem睡眠是什么意思
血热吃什么 甲沟炎是什么引起的 2014年是什么年 什么叫糖类抗原 鼠的本命佛是什么佛
什么烟最好抽 诸事皆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什么意思 痛风吃什么好得快 反应是什么意思
小狗得细小是什么症状hcv9jop3ns4r.cn 湿气重是什么意思imcecn.com 椎管狭窄是什么意思hcv7jop9ns6r.cn 种草是什么意思hcv8jop4ns3r.cn 飞机上什么不能带hcv9jop1ns9r.cn
身上有斑点是什么原因shenchushe.com 牙齿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hcv9jop6ns0r.cn chloe是什么牌子hcv7jop7ns2r.cn 黄眉大王是什么妖怪cj623037.com 红楼梦什么朝代chuanglingweilai.com
什么是冰种翡翠hcv9jop5ns0r.cn 轴位什么意思hcv8jop7ns8r.cn 脾的作用是什么hcv9jop4ns7r.cn 哈士蟆是什么东西hcv9jop6ns3r.cn 阑尾是什么hcv9jop2ns2r.cn
新疆以前叫什么shenchushe.com 肺门不大是什么意思hcv8jop4ns9r.cn 梦见打死狗有什么预兆hcv8jop5ns3r.cn ns是什么单位hcv9jop2ns1r.cn 骨密度挂什么科hcv7jop6ns0r.cn
百度